「放手即滿手」
中秋假期,一對夫妻來訪,談起了恐懼美好失去的議題。
先生說:「我覺得我太太是足以看清楚這個世界可能和手遊世界一樣,是一場由意識所創造出來的遊戲,但只要稍微有點深入討論這個議題,她就會停下來,執著在怕失去這個,怕失去那個。」
太太是我的學生,她母親離世時我曾經在她的身邊,因此能夠理解她的恐懼:「妳喜歡怎麼詮釋這個世界都好,這個世界是真的,是假的都沒關係,但是如果有恐懼擋在妳的面前讓妳不願意看到真相,至少這個恐懼是值得探索的。」
太太說:「我很怕看清楚了,甚至提升了,我所愛的人會因為他們的任務完成了然後就死掉了,離開了。」
我說:「可以感覺到妳很恐懼所愛的人離開妳。我也有類似的恐懼。
但因為我是旁觀者,我可以從一個客觀的立場來談談我對這個恐懼的看法。
妳認為當妳看清楚一切皆虛幻,妳所愛的人就會因為妳提升了,他們的任務完成了,然後就死掉了,離開了。
這個前提是妳堅信他們來這個世界上只為妳一個人活,而我認為這個假設是不合理的。就如同爸爸媽媽離婚了,而他們曾經因為孩子吵架,孩子於是用他有限的認知能力詮釋爸爸媽媽的離婚都是他的錯一樣是不合理的。
因此我不認為妳去探索與建構人生的意義時,會因為勘破什麼而導致所愛的人死去。
另外一個議題則是我也擁有的議題,時時刻刻恐懼失去所愛及所擁有的人事物。因為怕失去,有可能我們會把所有的力氣都用在害怕及維持那個快樂上,無法探索其他的可能性。
讓我們想像當你真的勘破這個世界可能和手遊的世界一樣,只是一場我們意識所創造出來的遊戲,既然勘破,你也不會失落了。
即使不去探討這種形而上的思辨,從觀察生活中的大小事,我認為願意和我們喜愛的人事物說再見可能是放手即滿手的歷程。
當一個人透過吸菸的儀式帶給他安全感,要他戒菸等於是剝奪他的安全感來源。但只要他願意,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與痛苦,他終於可以免於肺癌的威脅,免於搭飛機擔心自己煙癮犯了怎麼辦的恐懼。這是一個放手即滿手的歷程。
再拿我自己放棄吃碳水化合物的經歷來說,我自己進入低醣飲食之前也是掙扎了五年。蛋糕米麵飯帶給我的愉悅是如此的巨大,我無法想像沒有了這些好吃的食物我的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但最後我告訴自己我願意,經過三周發抖流鼻水像是戒毒的過程,我終於比較不會感到因為糖尿病而有瞎眼截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也進入另外一個享受到放心吃油脂的世界。這又是一個放手即滿手的歷程。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能夠在快樂的時候全心全意的與快樂同在,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也願意放手,非常有可能我們所迎來的是放手即滿手,一個更寬廣的世界。」
這個道理說來容易,做起來困難,但如女兒跟我分享的一句話:明晰就是愛。雖然我很難想像帶給我快樂的兒女搬出去以後,我的生活會像什麼樣子。但理性上我知道他們離家才會完整,我也才能擴展生命的其他可能性。明晰到這個道理,為了愛他們,為了愛我自己,雖然知道我將會有極不適應的一段時間,我仍然願意在時機成熟時對這個快樂的來源放手,迎向新的可能性。
改變長久以來的信念與習慣、畢業、分手、離婚、離職、出國、離家、死亡。放手即滿手的歷程就在我們的日常中。